查看原文
其他

【杜课】谈话21 | 研究生养成记(总第30期)

2016-12-17 南大公益传播 杜课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&vid=o03552voqnw

Q;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

研究生就读期间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品质?


A:杜骏飞 南京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



课堂记录

      杜骏飞讲述          丁丽茹记录整理

 所谓品质,不仅指涉为人之品性休养,还关乎心性、秉性与禀赋。具化到教育层面,研究生期间,提升品质即有意识的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进行塑造,让自己拥有一些内在的品质。



首先,拥有审辩性的思维方式,也就是拥有思辨性和批判性。中国的应试教育一直被诟病的地方即是缺少了这种思维的培养。所以,研究生阶段需要学会独立的思考。不盲从、不依附,试着思考后提出一些建设性、甚至是批判性的意见。业精于勤而荒于嬉,行成于思而毁于随。



 其次,适当提高自己的勤奋度。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,中国的大学生是相对轻松自在的。但是真正成器之才,一路走来一定不会轻松。你必须特别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,否则很难想象你得有多高的天赋,才能不用勤奋和努力。不管是工作的深度,还是学业的精度,都应有更高的自我要求。不经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?



最后,学者应当有点情怀。情,是对生活的热忱,一种昂扬的生命姿势;怀,是广博的胸怀,心怀仁,亦怀人。这并非一种诗意和远方,而是一种能力,是一种胸有成竹后的豁达和轻松,是一种看透世间繁华后的宽阔和通达。当你有情怀,你会懂得“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”的乐观豁达,以及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”的有力担当。



我们总说要去关怀,去理解,去认识,而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能力,恐怕心余力绌而鞭长莫及。当你无能为力、力有未逮之时,又从何而谈你的情怀,以及你的诗意和远方。所以,短暂而又珍贵的研究生阶段,去博览群书,培养人文关切,方能达成自己的情怀。


听课笔记

文/丁丽茹


考研进入倒计时,一年又一年,数据似乎一直在刷新。考研大军一年更比一年长。



或许是满怀学术理想,或许是为了逃避就业,或许是留恋校园生活,或许是打打酱油。但不管你为何考研,是否成功,今天的杜课都值得你一听。这不仅是关乎一个研究生该有的品质,也是一个青年该有的姿态和追求。



遥想去年此时,我也是考研大军的一卒,拼命背书、刷题,一副“纵有万丈深渊,也一往无前,义无反顾,置之死地而后生”之豪迈。那时候的我,辞了稳定的工作,断了自己的后路,但也没有必胜的信心。一切都是未知的,一切也都是艰难的。


幸运的是,我来到了南大。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,我以为迎接我的是轻松自如和悠然自得。而事实上,这只是另一个艰难的开始。



曾经的那些学习方法已经无法适应,曾经的学习节奏无法跟上需求,曾经的自己原来是如此孤陋寡闻和无知自大,自以为教材背到滚瓜烂熟,学术论文千帆竟过,评论写作洋洋洒洒,就是一个牛逼哄哄的研究生了。然而,当杜老师在课堂上说:来,你们有什么要提问的?说说你们的看法……


那个时候,才发现,研究生真的不能只是个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学生了,应该去建构。建构自己的知识,建构自己的世界,建构自己的价值观,建构自己的思维方式,建构自己的学术体系,建构自己的专业技能,建构自己的品质。概而言之: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



看了这期杜课,我翻到了自己上完杜老师的第一节课后发的朋友圈。

对,就是这四个字:如坐针毡。


读研后很久一段时间,包括现在,依然会焦虑万分。无法胜任某项任务时,会焦虑;看不完作品和论文时,会焦虑;课上无法对答如流时,会焦虑……焦虑时,会逃避,但是“还有事情没有做好”潜意识像一片乌云,一直萦绕心头。时间飞逝,焦虑却像滚雪球,压得自己无法呼吸。


于是,逃避、拖延和放纵的后果,只会越来越累,越来越力不从心。


其实,除了对自己狠一点,没有更轻松的方式。人会趋利避害,也会不自觉的趋闲避重,所以,有些累纯属假象。


 

有趣的是,南大像座围城,城外的人拼命想进来,城内的人……正处于水深火热中。学期末了,论文作业扑面而来,大家见面不再问候“吃了没”,而是顶着熊猫眼:“写了吗?”

 

所以,快考研了,也快寒假了。可书还是要看的,论文还是要写的,生活也还是充满美好的。今天的杜课给每个遇到困难却依然奋斗不止的人。



要相信: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。


要知道:每一个美好理想的实现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,要么是汗,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时光。

诚然,为人和为学是一辈子的事,并不是在研究生阶段短短几年都能做得很好。但一个研究生所经受的思想、精神甚至肉体上的考验,研究探索中经历的失败、成功以及意志品质的锻炼,对于他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。愿大家一起努力,先做人再做学问,力求德才兼备。

感谢阅读《杜课》,下期再见。

鸣谢:

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

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


本文为《杜课》原创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视频拍摄|代黎明  范德兰  魏安

剪辑|代黎明

编辑|丁丽茹

责编|魏安
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。


      杜  课

邮箱:njuduke@163.com

不学不成    不问不知

长按二维码关注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